11314

古根漢的來源

古根漢是根據什麼而命名的呢還有關於他的一些資料可以分享一下嗎^^
「古根漢」(Guggenheim)家族是猶太人。

十七世紀時曾是瑞士艾哥維(Aargau canton)省Lengnau猶太區的望族。

1847年

西蒙古根漢(Simon Guggenheim

1792-?)帶著十九歲的兒子梅耶 ( Meyer Guggenheim

1828-1905)移民美國

在費城經營零售業發跡

活躍於瑞士刺繡品進口業。

1881年

梅耶購得克羅拉多(Colorado)的二處礦產; 有感於採礦所得終究有限

乃於克羅拉多及墨西哥建大熔爐煉礦

又在新澤西洲的 Perth Amboy建精煉廠

奠定古根漢家族以採礦、熔礦、煉礦致富的家業。

梅耶有七個兒子

個個都是訓練有素的好幫手

其中丹尼(Daniel Guggenheim

1856-1930)掌理「美國熔煉公司」

是家業命脈的操手。

傳統採礦業、熔礦、煉礦都是污染系數極高的產業

而且工人的工作條件差﹔一向是社會主義者、工人運動的眼中釘

也是現代環保團體的攻擊對象。

這使得古根漢家族的財富背負著幾分資產階級在道德上的陰影。

但是這並不妨害古根漢家日後的聲譽

他們將來自礦業賺來的財產轉投資慈善事業

可說是「先產業剝削而後慈善」( industrial exploit first and philanthropy after)。

古根漢兄弟們經營工商之餘

大力從事慈善活動

並且雅好贊助文化事業。

丹尼夫婦建立「The Daniel and Florence Guggenheim Foundation」專門支持助航空研究。

其子Harry Frank Guggenheim(1890-1971)曾參與兩次世界大戰

1929-1933年登任美國駐巴西大使

他與妻子在紐約長島發行「新聞日報」(Newsday)。

丹尼的弟弟Simon Guggenheim曾擔任克羅垃多州參議員

設立「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贊助學者、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

另一位弟弟所羅門(Solomon Robert Guggenheim1861-1949)以收藏現代藝術著稱

1937年成立「古根漢基金」(全名為「Solomon Robert Guggenheim Foundation」)

在紐約建立展示現代視覺藝術的博物館。

丹尼有一個弟弟Benjamin死於鐵達尼號

其女珮琪古根漢(Peggy Guggenheim

1898-1979)與多位現代藝術家過從親密

也是現代藝術的收藏家和贊助人

利用戰間期歐洲經濟不景氣及納粹興起引發的恐慌及逃亡

藝品市場蕭條之際

廉價地大量收購許多當代藝術精品

成為現代藝術的主要收藏家

是創設古根漢博物館的基礎。

1二次大戰後

她在倫敦、威尼斯設館展覽收藏品。

1969年她的收藏送到紐約的古根漢博物館展示。

珮琪在逝世(1979)前

自1974年始

便將收藏與產業交付紐約的古根漢基金會控管

建立了古根漢博物館威尼斯分館。

從此

紐約與威尼斯兩館聯手確立了古根漢博物的國際發展路線。

「古根漢博物館」的源起古根漢博物館最初只是位居紐約市的一座重要的現代藝術博物館。

1937年

古根漢家族成立「古根漢基金會」

兩年後

將一所位於曼哈頓五十四東街的汔車展示場改建為「無標題藝術品」展示中心。

以當時最具盛名的前衛派藝術家如康丁斯基(Vasily Kandinsky)、克利(Paul Klee)、與蒙得瑞安(Piet Mondrian)等的藝術品為展示主力。

全名是所羅門古根漢博物館(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所羅門逝世十年後

古根漢基金會於1959年將博物館遷入坐落紐約第五大道由萊特(Frank Lloyd Wright )設計的總部。

萊特的計設概念是讓空間活起來

像樹木一般洋溢著生命動力。

2他擯棄「現代化運動」大師採用的隨意性風格(casual style)

讓形式(form)與機能(function)產生辯証式的協調關係

使建築物兼顧自然世界與建築機能。

他縮減建物空間的母線

採用直接彫塑來作母線

不用等比例的幾何建築語言

創作出一座六層螺旋形建物

猶如一座沒有停車位的巨形環帶狀停車場。

建物的中央是個上下貫穿的完全開放空間

四周以盤旋而上的連續長廊走道營造出無間斷的藝術品展示空間。

屋頂是透明的採光罩

光線直洩地面的中庭

也讓各層走道經由樓層與樓層間的空隙取得自然光效。

萊特要求參觀者由頂層沿坡道盤旋而下

在欣賞藝術品之餘

也能享受整個建物結構提供的視覺感受。

參觀者猶如中古時代的朝香客

步入「藝術的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art)

在建築物的實物世界與藝術品的抽象世界交織成的氛圍裏

體驗美感的提升。

這樣一棟具空間生命力的圓形建築物

峭立在紐約曼哈頓市中心單調枯燥的直線棋盤格局裏

十分地突出又不搭調

卻成功地展現其出類拔萃的氣質。

萊特的的創舉

打破了博物館建築的展示傳統

也揭示建築設計的新紀元

更為古根漢博物館帶來新方向。

從此

古根漢在建立新館時

對建築的風格上

堅持新奇具創意的原則﹔帶動建築新風潮也就成為古根漢發展其「文化品牌」(cultural brand)時的重要指標。

西班牙巴斯克省(Basque)的畢爾包分館就是不同形狀的建物組合體

十分不可思議的外觀

那些彎曲造形部份

以半公釐厚份鈦金屬鑲框包起來

以電腦作整體設計

號稱可以經得起百年的考驗。

在巴西正因簽約不合法律程序受杯葛的里約(Rio)分館

大部份建物建在海平面以下

以其玻璃結構體讓大自然出現在水底展示棚。

三十五公尺高的圓柱形高塔峭立其中

上面有天文觀象臺

有餐廳

可以觀景。

博物館內設露天餐廳

餐廳在由樹林斜道造出的熱帶森林中

還有瀑布和鏡子手法提供的海灣外景

極為精彩動人。

台中分館計劃中

從目前已曝光的博物館設計圖看來

更是所有的古根漢博物館中最特別的

其建築物可以移動

西翼可移轉三個位置

東面迴廊一樓與二樓的展示?則是可以上下調動

將採用滑軌或氣墊浮動的方法來移動。

事實上

古根漢的分館

也未必每一個計劃都這般不可思議。

例如1992年開放、座落紐約百老匯街與太子街轉角的紐約古根漢蘇荷分館(Guggenheim Museum Soho)

便與古根漢的盛名有違。

一座不起眼外牆貼紅磚的建築

一樓全是店舖

展示場僅只二樓一層而已

大理石牆的入口處

金色閃亮的柱子

木框架的電梯。

1992年

古根漢總館翻修并添加新的高塔

也以維護萊特原設計為主。

作為一個國際性的機構

古根漢在決定建築風格上

也還是依市場供需律作決定

美國本土與外國採用的是兩種標準。

他們的立場和商人以策略行銷品牌產品是一樣

目的是經媒体宣傳長期烘抬的文化品牌

以最有利的條件推銷給有需求的一方。

合作的一方如果文化定位缺乏自信

很容易落入「予求予於」的資本主義經濟剝削定律的陷阱裏。

總監克倫斯(Thomas Krens)具爭議性的作風1988年

克倫斯開始擔任古根漢基金會總監

此後

古根漢博物館便朝向世界性多元化經營的方向。

在克倫斯大力推展下

先修繕萊特的圓形建築

再開放蘇荷分館

同時積極拓展國際合作業務。

以他們的現代畫收藏和其他著名博物館博物館交換展覽品; 同時也從事協助他人籌劃管理博物館的業務。

1997年

柏林的德意志分館開館; 這是一所與德意志銀行合作的私人性展示場。

同年

西班牙巴斯克省的畢爾包分館開幕。

畢爾包分館則是帶動地方觀光經濟的火車頭

巴斯克藉由古根漢的文化品牌

建設畢爾包成為歐洲濱大西洋區都會參照的模範。

畢爾包市接受古根漢的條件

負擔所有經費

提供社會文化資源

大力地配合。

此外

還興建環城地鐵、整頓港口、建飛機場、架設跨河步行橋直通博物館。

古根漢基金會方面除直接掌管營造設計外

還負責日後在此經營及展示其藝術收藏

分享經營盈餘。

自從畢爾包分館開幕後

三年中帶來四百多萬名的觀光客

創造了四億五千五百萬元的經濟活動。

轉型成功後的畢爾包

如今已然成了古根漢擴張世界事業上的成功樣版。

巴西的里約

台灣的台中市都有意步畢爾包的後塵

藉由古根漢的光環

改變低迷中的命運。

並藉由古根漢分館的興建

帶動市區整体的重新規劃

如台中計劃興建的市政廳及歌劇院即由古根漢的建築師設計

使台中市饒有古根漢味。

然則畢爾包的成功案例能否在其他的地方再現?這可不是個容易解答的謎題。

不是每個地方都能有巴斯克省首畢爾包市那種破釜沉舟的決心

地方上能否全心地支持

乃是執行古根漢計劃的先決條件。

巴西的方案儘管已經簽署合約

但是由於里約市長在簽約程序有暇疵

遭國家高等法院檢舉

而地方議會也對於所有費用必需採用美金有異議﹔看來在短期內是無法付諸實現的。

反觀台灣的方案

雖經媒体披露

頗有「木已成舟」的架勢

事實上

台中的胡市長能否取得台中議會與中央政府的支持

至成仍未定案。

何況台灣人中不乏對古根漢的計劃是否真如宣傳中的美好持保留態度的。

此外

那筆龐大的經費又當如何籌集?令人好奇的還是為什麼全亞洲西化最先進的日本國

以精明能幹見稱的日本人

竟然四次拒絕古根漢計劃呢?克倫斯不是一個願意接受挫敗的人

他一心要建立古根漢在國際展示藝術上的帝國

他多方擴展古根漢文化關係

例如與聖彼得堡的Hermitage Museum 合作

營建橫跨皇家廣?的總辨公室

以便展出Hermitage的十九、二十世紀收藏品。

兩個博物館的合作

後來再加上維也納的「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交換展示彼此的收藏。

他說將在約紐設「Guggenheim-Hermitage Foundation」

﹞以便利美國人隨時捐款。

謠傳他正計劃在中東建博物館

根據他的說法

確實接觸過若干有意願的城市

但是地點不是德黑蘭

也不是阿富汗

更不會是伊拉克。

這些伊斯蘭宗教文化根基深厚的地方

應該是克倫斯全球化推動西方現代文化的最大挑戰。

克倫斯的更大問題是古根漢的各個分館的年收入減縮。

近年來

尤其2000年「九一一」事件後

全球旅遊業萎頓

影響至鉅

連畢爾包的參觀人數目都減了一半。

儘管克倫斯不諱言古根漢正在裁員節流

許多計劃

包括在曼哈頓下城區建新館的計劃都遭到擱置。

但是他信誓旦旦地說這只是「度小月」的必要措施

只要到了2004年

當世界其他博物館的經濟尚是赤字時

他相信古根漢博館群必將達成收支平衡的目標。

他是不是過份自信呢?如果他的這項預期失效

按過去古根漢基金會「棄卒保帥」的傳統

那些無法脫離經濟窘困的分館

勢必難逃關閉的命運。

就以2001年開幕的拉斯維加(Las Vegas)分館為例

它以展示古根漢收藏與Hermitage的藝術品為號召

被評為展示界的「珠寶箱」(Jewel Box)

財源無慮

館中還有配套的學術會議中心、藝術教育中心、文化活動中心等。

啟用後十五個月

於2003年1月停業。

2002年以來

紐約蘇荷分館也因虧損而長期休館。

耗資美全一億七千萬的台中的分館計劃實現後

如果經營上出現赤字

遭到「關閉」的命運時

台灣人又將如何面對古根漢撤走後的局面呢?那個造形奇特的博物館

是不是就像養了一隻中看不中用的大白象

成了人們心中的另一個痛呢?這是參與全球化市場經濟角逐遊戲時

不能不警惕在心的遊戲規則。

有則不可否認的事實

那就是古根漢雖然穿著美麗的「文化慈善」外衣

畢竟從事的還是西方資主義社會的文化買賣

販賣經過媒体巧作包裝的文化品牌。

相關網頁古根漢基金會(包括各分館) :http://www.guggenheim.org/ 紐約古根漢博物館的虛擬之旅:http://www.guggenheim.org/exhibitions/virtual/virtual_museum.htmlhttp://www.killthepresident.org/science/asymptote/gvm.html#http://iteslj.org/Lessons/Kung-Guggenheim.html 台中古根漢博物館: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3072383.stmhttp://www.etaiwannews.com/Taiwan/2003/07/16/1058317584.htmhttp://www.theartnewspaper.com/news/article.asp?idart=11314

911事件|事實|十大酷刑|歷史沿革|歷史建築|故宮|莎士比亞|天安門事件|歷史故事|白色恐怖|恐怖攻擊|二二八|三國時期|科技|景福宮|戒嚴|皇帝|連環計|監獄|文藝復興|錢幣|孔廟|變遷|文化大革命|古董|黑奴|歷史|

11314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105061010010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11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