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7

何謂倫理與動機,行為

極需一份主題為倫理與動機

行為的報告能夠越詳細越好希望能有出處謝謝!!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3866039.1/以道德三根源為例

傳統倫理學家對於它們各自扮演什麼角色

看法便相當分歧。

強調行為動機者

認為 finis operantis 是行為的主要建構因素

行為若離了動機

就根本不再是「人」的「行為」

而只是機械性的「行動」。

在這樣的理解下

動機很自然地被看成是決定行為道德品質的最重要因素【7】。

康得更因此認為

行為的倫理價值

只在於行為者善的意志

而不在於行為的效果或其他因素談到行為客觀的道德正誤

有人特別強調「行為本身」

也有學者認為「行為處境」才具有決定性。

前者以天主教訓導立場為代表

後者以效益主義者為典型。

新「天主教教理」(CCC: 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及教宗的倫理通諭「真理的光輝」(VS: Veritatis Splendor)都明確地提到「行為本身」的優先性。

有些行為

例如謀殺、姦淫及褻瀆

由於它們本身的邪惡

使得它們在任何情形下都是不道德的。

不論動機是否善良或處境是否特殊

都不能在本質上改變這些行為固有的惡性【10】。

另一方面

效益主義者卻認為

撇開具體處境

根本無法對行為進行道德判斷;而且

不同的「行為處境」會使同一個行為具有不同的道德品質。

以「殺人」為例

在暴力威脅下

它能是道德上許可的正當防禦;在謀財害命的情境中

則是道德上邪惡的「謀殺」。

若完全不知道在什麼情境下殺人

那麼

就根本無從在道德上判斷這個行為傳統倫理學對於「行為的哪些因素決定它的道德品質」這個問題

仍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因此

在進一步釐清之前

談不上能否用它們來支持或反對結果主義。

另外一個問題是

傳統倫理學何以有這許多言之成理

但卻又互相對立的主張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恐怕在於它們各自有不同的行為定義。

以有關動機的兩個主張為例

一個肯定

另一個否定動機在評斷行為道德品質時的相關性。

很顯然地

互相矛盾的主張不可能同時都正確。

如果都正確的話

那就表示

它們各自所預設的「行為」

有不同的內涵。

同理

「行為本身足以決定行為道德性」中的「行為」

也不可能相同於「必須考量具體處境才能斷定行為道德性」中的「行為」。

總之

要批判地整合各種看法

對於「行為」這個觀念進行深入的分析

恐怕是不可或缺的。

http://lab.phnvs.cy.edu.tw/work5/work5-3/work5-3-2/義與利的探索--談後工業社會的企業倫理.doc企業能不能有倫理?這是一個很古老的問題

也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

一般而言

衡量一個機構或一個人是否合乎倫理

可從動機、行為、效果(後果)三個層次來看

倫理問題絕不是單純的

有時動機合乎倫理

但行為就未必是合乎倫理。

http://sbrsign.management.org.tw/paper8/1/1.htm

企業倫理,倫理道德,職場倫理,專業倫理,護理倫理,生命倫理,資訊倫理,倫理議題,倫理與道德,工程倫理倫理,倫理學,行為,道德,動機,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rrow
arrow

    112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