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38
為什麼大坌坑分布廣和中部沒有舊石器文化?
為什麼大坌坑文化會分布廣?為什麼在舊石器時代中部會沒有文化?歷史專家是否可以救救我?
大坌坑文化分佈極廣:大坌坑文化的年代是在距今七千到五千年前。
是由考古學家張光直於台北縣八里鄉大坌坑挖掘出來
故命名其為之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除了農業的出現〈種植根莖類作物〉
而漸漸發展出定居的小型村落外
最為著名的也是他的粗繩紋陶〈故又稱粗繩紋陶文化〉。
根據記載
在六千多年以前
是由一群擅長航海技術的人
陸續從中國大陸南方沿海地區
坐船來到台灣及澎湖
於是就在這裡生活起來
孕育出這個時代的文化。
他們的村落都建立在海邊及河邊的小山坡上
而這樣使他們的船隻方便來往與停泊
也因此沿著海岸線形成了遍佈全島的大坌坑文化。
另外
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
他們可能是最早到達台灣的南島民族。
參考資料:http://www.mlps.ttct.edu.tw/project/2002/museum_tt2/a6/舊石器時代的中部文化: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發現舊石器時代的遺址
當初發現這個史前文化的為中研院教授劉益昌
民國七十年代時
由於興建鯉魚潭水庫
中央研究院劉益昌教授等人在水庫集水區調查史前人類遺址
一共發現十二處遺址
總共發現四百多件文物。
劉益昌說
十二處發現的遺址
以『網形』遺址最為古老
距今約八千年到五萬年以前
是台灣西北部最古老的遺址
而從這些出土的石器與陶片可發現史前居民 型態以農業為主
非常具有歷史意義。
參考資料:http://www.tcoc.com.tw/newslist/011300/11338.asp
大坌坑文化,大坌坑遺址,大坌坑文化特色,大坌坑文化遺址,大坌坑的由來,大坌坑在哪,大坌坑博物館,大坌坑特色,大坌坑位置,大坌坑文化在哪大坌坑,舊石器時代,劉益昌,舊石器文化,廣和,鯉魚潭水庫,台灣,張光直,台灣西北部
劉銘傳|三一九槍擊案|動員戡亂時期|獨立運動|施琅|國民革命軍|馬關條約|中華民國|三七五減租|林爽文|十三行文化|倒扁運動|北埔事件|二二八事件|新文學運動|臨時條款|第二次世界大戰|朱一貴事件|美麗島|中日甲午戰爭|戒嚴令|白色恐怖|牡丹社事件|長濱文化|鄭成功|去蔣化|卑南文化|
11338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406091708433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